由一本耽美所想到的

最近在看的一本bl小说——《天意风流》设定就是东晋第一世族门阀掌权,皇室被压制,外有氐人异族虎视眈眈。主要写的是门阀第一大世族谢氏和遗孤皇太子的故事。背景架构基本上借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更迭,本着理解小说需要点历史背景常识,开始对门阀制度有了一点点感兴趣。

之前认识魏晋南北朝就仅是这几个字而已。看了一些视频和资料,才知道八王之乱的乱,是司马家族内部斗争儿子们互相残杀,主要原因还是司马爹吸取自己夺魏时的教训:魏家政权被夺时各王个个没有实权来支援。于是司马炎就给儿子们封地藩王个个拥有实权军队和土地,他死了之后,儿子们才有条件内斗...最终内斗导致西晋灭亡。而司马睿和王导衣冠南渡建立东晋,开启皇权和门阀共天下局面,靠南迁的侨姓士族和本地的江左士族庇佑,偏安一隅得于延绵一个世纪。

门阀起于东汉,被几大世族轮流掌控,经过南北战乱,内外夹击,世族不断被削弱,直到唐朝武则天的科举制推广才真正打破人才选举途径,加上生产力提高,知识获取不再是贵族垄断,门阀才没落。但后来又出现一个叫宗族的东西。

说起来搞笑,我文科生,也是高考过的哈,居然不知道门阀政治制度,翻开田余庆那本著名的《东晋门阀政治》,两眼一黑,一片茫然。字都认识,合一块一个词就是不认识,从没见过这些史实......什么司马家?司马家不是写史书?砸缸的啊?居然当过皇帝.....??.....!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东西??感觉自己是不是少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一点都不知道.....

再想到徐克的电影《梁祝》背景就是发生在东晋,小时候只记得化蝶,男扮女装快乐上学堂...坏人是马文才。了解了门阀才知道其实主要悲剧是因为极度讲究门阀门当户对,整个社会风气是朱门对朱门,竹门对朱门。祝英台她爹就是希望女儿能嫁给马家世族,从而使祝家得到荫护。而梁山伯是寒门子弟,几乎不可能改变仕途命运。那会还没有科举制,社会阶层流动仅限于门阀系统内部举荐,也就是所谓的举孝廉。

所以阻碍两人爱情的不是父母,而是延续三百多年的门阀制度。

《陈情令》里面的清河聂氏,云梦江氏,岐山温氏,姑苏蓝氏也都是大世族...我以前就想作者为什么能想出这些,原来是借鉴历史。

所以阅读量少是缺乏想象力的原因之一。

现在比较能理解《桃花源记》,为何是不知魏晋,战乱躲起来搞隐居和清谈玄学......然后发现古代文学的文人李白苏轼陶渊明等人除了文人身份还是政治家,我就没听说过没有不被贬的诗人,为啥被贬?他们都是社会精英,儒家教育肩负社会责任感,会先天下之忧可以是因为惟有读书高的目的就是入官当仕途...也就是古代读书人基本上就等同做官,所以他们读书人和政治家的身份是一体的,在文学作品抒发理念寄托情怀是一体的....如果在职场/朝政上改革或者立场不同就会被贬...所以....要理解他们的作品就要理解历史,也就是说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不讲政治的,文学艺术经济都是政治的具体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系统学某类专业总要求读xx史....计算机史,文学史,艺术史,建筑史,广告史等等。首先要梳理时代脉络...把握社会背景,把作品放置在时代脉络中还原创作背景再结合作者个人经历作品风格才能容易读懂....

那什么中世纪的画,就一定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历史........毕加索的抽象画,得放置在二战战争后的背景……看电影也是一样....

所以回到了建立庞大的阅读库/数据库--基础的认知非常重要,不然作品中过多的细节只能变成不重要的信息,也就不能读懂……更别幻想有一天分析作品意图内核。

主要是想说读史是阅读基础,是理解作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