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持续困惑

关键字:躺平,重启,持续困惑。

6月离职,至今在家,处于无业游民状态。离职前打算好好修养身体,放松被累垮的精神,但没做到。一事无成,两手空空,身体抱恙。自考本也停滞了,一科都没考过,一直裸考一直爽,爽是爽了却是挂了。我甚至没有了干劲,年末闲着也没报名。不工作不好好学习还不好好生活,身体还垮了。我知道离职是无比正确的,晚离不如早離,我很感谢这段经历让我成长许多,是这份工作我才真正入了职场的门。职场认知是进步了但专业技能停滞不前,也受够了后期千篇一律的工作内容和应付琐碎而愚蠢的基础问题。螺丝钉般用生命在加班又在消耗生命,我太累了。

我的上半年:工作,加班加班加班。

我的下半年:无业,躺平躺平躺平。

2021年我在停滯,受疫情影響,社会也在停滞。别人年终是一股喜气洋洋升职加薪考证旅游恋爱出国留学。我,贫穷且“富足”,如果非说有很大的改变,那只有想法了。

足够的信息摄入后,看问题的视角也会更加多元,分析问题也会更有深度,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其实是信息输入的竞争。———— 亦仁

以前听反派影评就困惑別人怎么这么厉害,学富五车似的,总是能头头是道說出一推我看不到的東西。说白了我消费流行文化純屬娱乐,人家是观察社会。现在我開始有點明白為何我不懂了:我不曾真实生活过並受限于我的过往。一、我缺少和影像里接轨的生命经验,二、我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等),储备过相关基础知识。三、我不曾有过追问和提问,不多做一步搜索,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一句話:"我"是不存在,我始终割裂於文本之外。一遇到新知不知新知,即使跑到眼前也无法理解转瞬即忘。我只能看懂我所接触过的东西,并流于表面。旦凡涉及新领域的内容,必定存在一定的门槛,问题是我能否意识到门槛的存在并想办法跨入新门槛据为己用。

这几年陆续看过的几部隐喻主题的作品。现在想起简直是"我不懂但我深受震撼"的心情。鱼哭了水知道,我哭了谁知道。总之,我觉得我懂了,其实不懂的这么一回事。

《V字复仇记》 一个戴面具男人复仇的故事
《别人的生活》 一位著名音乐家被敌对势力默默帮助解除危机的感人故事。
《Animal Farm》 一群动物推翻人类并建立动物社会的故事。
《1984》 一个反乌托邦无自由的世界。
《二手时间》 几代苏联人的苦难史。

这些作品我此前只能得出简单的故事内容,我既不能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也从不跟现实社会连接。与我何关呐,现下是朗朗乾坤,大好世界,自由文明社会。我获得的是原来别人的历史和社会这么可怕呀,好好珍惜当下的劳什子感受。而真正理解并对totalitarianism有所反思的人 某种程度上是具备良好的人文涵养同时也有内化于心的人道关怀精神或者思考过什么是公民社会和人如何追求普世价值,这两者我都没有。

作为一名典型文科生,在应试体系下学的不过是死记硬背,停留记而不是用的层面。专科学校更不涉及人文学科。工作后也不曾有过相关阅读,所以一直以来我对真正的政史知识几乎为零又不得法门带着偏见:历史不就是搞清楚夏商周唐宋元明清发生了啥事吗?一帮人你推翻我我推翻你你侵略我我侵略你嗎,政治不就是背诵毛概或者一群狼子野心的政治家争权夺利搞阴谋诡计嗎。我不仅严重误读了人类几千年来用血和火的探索出的现代文明,还把政史和当代割裂,几乎从没想过借鉴和运用来思考现实问题,睁眼看世界。这就跟我不看宫斗剧是一个性质,谁想看一群年輕貌美的女人追一个老男人啊,我不理解吃人的封建礼教对女人们的一生的形塑。我太烦权力斗争了,为啥要斗来斗去,为啥杀来杀去,好好过日子不好啊,当下又不是奴隶社会,逆时代会被时代抛弃啊(打脸~ 塔利班已卷土重来)可以说我对人和世界的认识几乎没有复杂性,一直活的桃花源,到现在也无非是从小在贫穷环境下被迫习得一些基本生存技能而已。去年我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局限于内在的力量,今年则是外在的力量:对时局的理解。我对世界的复杂度认识远远不够,我的内核没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系统,也没有完整的框架。

越了解就知道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深入历史细节后,其实是反过来帮助我理解现实的复杂性从而理解人性而获得智慧,读书要杂道理在此。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都是当代史,在疫情的当下更加理解了动荡年代里的个人和社会命运挂钩的叙述。几千年后可能总结为书上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实际上背后包含着无数血淋淋的人。如f城,隔离,无h化处理。

当然,对于自己过往的无知无觉和偏见,我却很释然,也不苛责自己。有些遗憾总是多方造成的结果,去除时代命运,个人运气和机遇等随机因素。主导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我想说的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长年被动接受一元教育的结果。

学校以及社会只奖赏一种思想,一种模式,一种人生,不鼓励个体独立,要去除个性,统一管理,照本宣科的教学,答案一致,不鼓励独立思考,官方教材则充斥着大量煽情而不客观的事实,当教育的目的不是育人,我在思考我十几年教育是为了什么?我只知道蒙昧教育只能培养出大多数顺从、毫无质疑精神、唯唯诺诺又短视的市井小民,而离真正的智识的人越来越远。

我开始彻底否认了我十几年接受的知识,这很让人沮丧。就跟童年起就花心思收集你的卡片,历尽艰辛终于在某天成功拼凑出图案,你发现是一幅韭菜收割图,根本不是你想要。只是因为所有人都在收集。等你察觉,你开始意识到你想拥有自己的图案,你要推翻重来,这很难又很兴奋。那些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生命图案的人,一直用自己独特的个体感受在寻找心中的图案。但有时,大部分人不得不随大流拼图,甚至不知道可以不拼。

大部分家庭崇尚知识改变命运,现在越来越不灵了。孩子十几年寒窗,家长咂锅卖铁凑出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专业知识比不上,社会背影比不上,生活阅历也拼不过,工作了不曾想年纪轻轻就996或废二代,家长也郁闷,子女也愧疚。殊不知穷人和富人在大学的起点是两个东西,而当结构性的问题难以根除,底层人的所学知识无用了,更别说是Characteristicist education,家长的长期的投资得不到对等的回报第一反应自然是子女无用继而失望透顶。教育下一代便拾起了习得的经验:读了大学也没用,工资比工厂还低,学习不好,不要读了,早点打工,省钱又能赚钱。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为穷人的至理名言。这句话充斥着我的童年乃至现在,在当下的教育环境,我是不太知道读大学有什么好处,我只知道真正读懂书的人,得到知识的滋养过的人,至少可以避免教育下一代用读书无用的说辞。然而世界呈现了两级分化,有一层看不见的裂缝,一般人很难跨越。

从疫情起口罩就没摘下来过,天天核酸,出入行程码,例外状态成了常态。貌似公权对个人生活的入侵也大家都早已习以为常。周围頻頻出現“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类从小听到大並不觉得奇怪的口号。疫情爆发时,似乎所有人沉浸在武汉疫情,集体哭泣集体愤怒又集体感动,感动于民众自发的救援,感动人间有真情,世界有大爱,到了后来甚至从质疑无作为到赞美强大行动力。我也如此,直到重复西安郑州的悲剧:为什么每次都得用个体道德高光为集体造神,为什么一定要等事件发酵到避无可避退无可退全网民愤才能推动一小步而结果往往是无疾而终。历史教训呢?什么是正确的集体记忆,为什么要美化苦难,一个健康的社会不需要英雄。人活着是为了当普通人,而不是成为受害者或者英雄。

我一直也是失语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自我表述和书写能力,更没有能力妄议他者。网络社交对我不是意味着互动,而是单机模式居多。有时更是出于性格和无知使然或某种莫名的自持和谨慎,往往是吃瓜群众隔岸观火,对于公共讨论我从不会评论和互动——确实是没有见地 想法脑袋也空空,也怕是人云亦云。当然习惯了闭嘴久了就更服帖了,以至于观念的水位下降了。有时就不理解很多当代不必要的社交麻烦。比如引战,口舌之争,互喷键盘侠之类的。

今年几乎全场跟着公共事件走,武汉疫情,郑州大水,西安封城,吴美竹事件,徐靓蕾,到今天全网关注的徐州女性铁锁生八孩事件。可以说我是不被动了,不再是单纯的吃瓜群众,我变成参与者随时在学习和观察,通过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对照。越了解越抑郁,也越激发了寻找答案的动力,仅所能的阅读,来弥补自己缺失的人文素养。2021年我就有意识地学习女权知识,年中在看纪录片《她在愤怒时最美》时被那句发人深省的话"个人的即政治的"点了天灵盖,使我从了解女权转入对历史政治学感兴趣,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应验式的年末失去了一个我的私人号,先不说质量如何,毕竟倾注心血一字一句敲打出的文字,花了心思排版,一遍遍调试,用心在做的事。凌晨12点当我收到永久封禁通知,那时我在外地躺在酒店床上和朋友通宵聊天,其实没有多大感觉,无稽之谈不是?敲破脑袋也想不出哪里触犯了逆鳞,真的无力回天时我甚至说服自己写的一堆垃圾,无所谓吧。所发文章没有留档,使得这一切更加凄惨。我怀念的是follow过我的16个小伙伴(也是全部的粉丝),她们主动搜索的我,有缘再见吧。

通过这件事,其实我理解了流传在神州大地的那句话:做生意的人不懂法就犯法,写公众号的人不懂规则同样。申诉途径成功的概率几乎为0,完全不透明,不出事,你无从得知。也不会提前通知你,一切都以游戏制定者的规则为主,而你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规则。

如果人人都能多点对习以为常的事发起质疑,多点实证主义精神,不要模糊的,朦胧的,语意不详的,不要宏觀的,不要符號化的,要具體,要鮮活,要尊重人的,就好了。一年前作为看客我說過佩服那些被消号重来的人,勇敢在為那些鲜活的弱者發聲。那会还不太知道李文良亮医生去世为什么全网愤怒。我从没想过是政治事件。两年后,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炸号也知何种滋味,当我再一次翻到剩余价值那期的节目,我读懂了文本背后的隐喻,我为我的进步欣喜,但开心不起来。

今年一口气补了黑客帝国三部曲,我开始觉得我的世界不真实,我想是不是活在虚拟的矩阵之中,一切都是背后的先知或建构师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以为我是自由的。就像电影里的沉睡的人背后吸附着无数的供电管道,其实真实的世界一片荒芜,满目疮痍。 女人的头上压着好几座大山,却不自知,活在文化建构里,活在封禁时代活在几千年前的父权社会,活在虚假的被构建的谎言里,语言,文字,影像,等等一切都可能成为一堆被篡改过的工具。可怕在于披上了外衣后,入侵时的无声无息以及无孔不入并被主流引为圭镍。

自以为是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其实只具备了义务教育水平)但我承认了我几乎不具备现代公民的素养,我既不关心近处的苦难,也不关心远处的哭声,个体与集体,公私领域都不关注。现在我得蹒跚学步,从头开始,先吐出毒奶,再重新喂养真正有营养的食物。我以为我们至少远行到了海的对面,早已和世界文明接轨,实际上在倒退一直被困在透明高墙的帕拉迪岛内。当我开始联系我的出身,我的阶层,我的性别,我的信仰,我的教育,我的身份,我和他人的关系,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我已经不知道我是谁。

刘瑜的《艺术的可能性:比较政治学》是我今年的启蒙物,和她的几本出版书搭配看,相得益彰,互相补充。我不能说我都懂了,我只能说我开始有了无数的追问。苏维埃政权很强大但大厦顷刻崩塌。一个国家进步极其不易,倒退可以是一瞬间,讲到🇰🇷南韩的国家转型我的眼泪哗啦啦地流啊,democracy是要靠一代一代人的守护和坚守。这个课程非常享受,我听了很多遍,第一遍没懂。听完,能对当代主流国家的体制和国家建构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认识。

其他变化:

1.运动不需要对抗,要变成可执行的快乐的事去做:不要自律,要找到自己的规律。

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强迫自己做事情的人。报班,组团打卡,哪怕一对一监督我都做不到,我没有自驱力,哪怕被告知前方有奖励,通关即可获得无数金币,我可能懒得打开游戏盒子。支撑我做事的所有动力只能来源于快乐和兴趣。只有将运动这件事融入到生活里,和娱乐结合把运动当成游玩,我才有可能运动。比如,勤奋一点多出门买菜,多串门走动,多骑骑共享单车,爬爬山,散散步,游游泳(还不会),多搬砖弄瓦,多搞清洁,哪怕床上运动都好。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要做的事,就不需要动用强大的意志力,这样适应人性也符合快乐原则,我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符合我懒人之魂。

2.less is more,拥有不代表是你的,使用才是。

对思考力不足的我来说,信息是一种诅咒,我关注的信息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哪个都浅尝。

大部分精力还是无效社交,刷博,刷推。虽然关注的博主并不是哗众取宠之流,也真真切切输入一些有用信息。刷完只得一双泪眼,视力下降千里,徒留噪音过多。

做信息极简,在家休息没有通勤时间少听了很多播客,刻意少听原因在于:听多自身消化不良,另一个是中文播客同质化严重,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受限制,我感兴趣的话题彻底讨论是不太可能。

去年短视频几乎不看,b站总时长为48h。长文字更具有阐述故事的优势,从视频转向纯文字是今年的进步,特别是慢慢适应阅读长文,浮躁感慢去除,开始享受看社科历史书。

炸号前几乎做到每月更新一篇长文,也是至今输出最多的一年。被炸后,似乎内心的火苗熄灭了。啥都不想说。此前写作老是挤牙膏,很艰难。误以为是卡在排版,其实是平时没积累也没思考,一旦在生活中形成记录的和思考的习惯,拉出素材库是很容易成文。也就是说拖延只是因为不懂。

3.坦然接受自己弱点,允许发泄,允许低迷状态。**

在我理解里声音在狭义上的好听是指音质清透发音清晰标准,情绪到位并拥有磁性,标榜声控是一种审美上的追求,汉语是高雅的,方言不够大气。这又何偿不是一种傲慢的自我中心主义呢?语言千变万化,各有特色,以正统化,标准化,文明化之名强行取代其他多元的可能性本身就是不包容的行为。窦文涛说不应该是发现声音的美,而是发现声音的独特性。顿时我就释然了对自己声音的渴求,变得宽容了。作为广东人,普通话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痛点,始终甩不掉土里土气的口音,其实我知道口音是一种表面借口,实际上是我不喜欢我自己,极度缺少内在自信。当我去理解语言的多元,灭绝语言就是灭绝种族的性质,我开始想念我家乡的土话,乡音代表了我的来处,这是长在我的肉体里剥离不掉的一部分,语言是我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我和我的声音和口音开始和解了,并试着接受了我的缺陷。其实我是一直都喜欢方言,只是讨厌乡村的某些恶习或大嗓门的粗俗吵闹,方言说不好普通话也不太行没有归属感,如果口音是独特的一部分,那么我将要之共处,不让狭隘的汉语中心主义袭卷了。

半年没工作,其实蛮低迷的,虽然是我主动选择的,但一下子失去了规律打卡的作息时间,很轻松也容易没有了方向,有段时间没有了行动的力量,泄气了没有干劲,远离现实世界,不联系朋友,全靠播客,读书,观影续命。

4.Become Feminist 成为一名女权主义者

我总是围观女权们的思考,但我不敢标榜我是女权主义者,我还不够格。女权长期被污名化力敌众多,不了解前我对女权是膈应,明明是农村女孩食物链底端的我很迟钝不觉得存在性别不平等,默认了被区别对待。怎么一群女人要和男人叫嚣,搞性别对立啊。平权就好了啊,怎么叫女权?我误解了女权等于要超越男权,所以我对极端女权很不解,加上我从小就温吞被调教成调和派,一开始只能够理解温和派,直到看了《性别打结》。我的性别启蒙在源于女性播客,成长的过程虽说能隐隐约约被某种力量束缚,女性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受系统压迫,但我说不出为什么,直到某一天被同道人道破。啊~千千万万的我。但也止于个人在原生家庭的反抗以及内心的重建,

我对女权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女权即是反抗压迫,追求独立自我,解放天性,破除内心障碍,重塑主体性(个体觉醒)。

  • 第二阶段的理解女权是追求人的基本权益,关心少数群体,关心妇女儿童,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是对弱者的一种关怀和共情(扩大到他者)。

  • 第三阶段是女权要革除父权制的根基,要理解政治,摸清社会演变和变革力量,看清究竟是什么力量在维护父权制,既得利益阶层是在为什么服务(视野到社会乃至世界)。

上野千鹤子说女权不是害怕争论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让女人坦然接受并爱上女人身份的思想,是帮助弱者的思想。而我说女权主义是提供了一种用女性视角的思考方式,不断审视过去和未来,拥有前进的力量去成为你自己。你既能察觉自身痛苦,也能看见了他人的苦难,得以容纳更宽广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女权主义者。我现在自豪宣布:我是一名女权主义者了。

5.获得平静的生活方式:爱上清洁打扫。

得益于某频道的一个专门义务帮忙打扫巨脏房子清洁博主。有多脏呢,跟垃圾堆一样的那种脏。她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清洁达人,我想她做到了。在屏幕外我都能感染到她的快乐。纯碎享受打扫和整理完的平静。她说I love clean just fine,Anything is clean。房子脏没关系,一切都能清理干净,这句话很有魔力,似乎都能从泥泞中站起来同时有了前进的的动力。最让我触动的是一种完全不评判他人的生活方式的态度,不管屋主多脏,她就快乐的打扫,使得网友完成心灵上的大保健。她真的就是开心的工具人。

我对打扫的态度改变了:喜欢打扫就不是奴役劳作。没什么过不去,谁没有脏乱差,失落脆弱痛苦躺平的时候呢,just fine 这一切都可以好起来。

另外一个我对清洁和家务的认识过于狭隘。我以为厨房灶台黏稠的死黑,洗手台的泛黄,书上的灰尘,漱口杯的污垢,马桶的臭味,水龙头的生锈,沙发上的灰尘…等等没隔多久就脏的地方都是只有我家才有,这就让人很挫败,是不是我的生活方式过于辣鸡才这样?别人怎么没有呢?

当然,我想是互联网媒体大部分只呈现一尘不染的房子和桌面,看不到失序的那面,让人产生要么只有生活方式健康的精致博主,要么家里雇了保洁人员才能保持房子的干净。有闲有钱的人才能精致整洁,普通人很难保持房子的整洁。给我造成2种错觉,别人是不需要花精力保养和打扫房间,我自己则要花很多时间,很费劲才能做好。

另外意识到要解放生产力。

利用打扫神器和清洁高科技产品。传统的打扫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以前家里过年大清扫真是要了老命,设备就抹布,钢丝球,原始地拖,一包洗衣粉和一瓶洗洁精。真的用生命在洗刷。这种停留清朝的清洁工具,我不累谁累,我不讨厌谁讨厌?保护手套都没有一个,手受伤分分钟的事。

我恍然大悟了打扫不难,重点是没有清洁神器和养成定期打扫的习惯。利用高科技放小苏打,柠檬酸,除玻璃除锈除油污除臭分解剂清洁剂,净置几分钟或几小时,分分钟锃亮锃亮的,跟魔法一样,太有成就感了。加上保持好周期性的清洁习惯。比如三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一月深度清洁的好习惯。Anyway,打扫和清洁可以是一件非常解压,高效,享受并获得平静的事情。

22年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改善睡眠,偶尔运动,减少物欲,保持阅读,继续寻找内心平静的方式,知识上继续求索,保持求知欲和质疑精神,对世界追问的态度。

📖 推荐精神食粮:

年度音频: 艺术的可能性:比较政治学
年度课程: 公正该如何自处 秦始皇
年度爱吃: 本味香肠  必品阁粉丝煎饺
年度剧集: Normal People コントが始まる 最高の離婚  美麗の彼 约翰威尔逊十万个怎么做
年度书籍: 性别打结 寻找家园 照护
年度动画: 来自新世界 乒乓
年度电影: 末路狂花 出租车司机 我的章魚老師
年度综艺: 再见爱人
年度播客: the real story
年度脱口秀: 崔娃 黃阿麗
年度纪录片:   上野千鹤子的最后一课
年度广播剧: 小蘑菇 
年度有声书: 百年孤独 (b站 free)
年度网文: 蚁群gl,杀死丈夫gb,希特勒骑士bl
年度漫画: 读者全职视角
年度绘本: 生活蒙太奇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
年度產品: boox閱讀器
年度好物: 12塊的宜家工业碗
年度关注: 女性议题
年度博主: 一些普通人
年度公号: 维舟
年度频道: 真实荒漠
年度APP: kybook3
年度社区: maston长毛象
年度变化: 佛了,悟了
年度意外: 躺平6个月,不找工作。
年度遗憾: 公众号没了没备份
年度快乐: 离职,打扫房间听播客
年度音乐: 万旅青年的《山雀》
年度想说: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 推荐年度top10播客:

👧 二零年代 S01E07作为童养媳的阿乐:家乡的弃女和地方性知识
🌍 柏拉图什么PlatuForNothing 09 刘擘、王俊 、徐英瑾:进步还是倦怠,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开始
🌳 随机波动 044 理解一棵树 人类与荒野之间,存在与阐述之间
⭕️ No Trepassing 禁止 vol 12. 婚姻制度只是人类沧海一栗 对话开放式关系践行者
🏴☠️ 声东击西 #166 巴以和平为何如此脆弱,一名巴勒斯坦难民讲述
⌛️ 忽左忽右 152 阿富汗政要锁忆二十年战争的终局
🔗一人有一个 Ep06 在父权制社会养育一个女孩
📌 Steve 说 242期 杜素娟人无法摆脱灵魂生活
📝小声喧哗 S4E26 肾 小说和一场全网大战
🚀能量飞船 EP09:为什么我们没有性教育

请选择一张照片作为你的2021年度照片

  ✨𝙝𝙖𝙥𝙥y 𝙣𝙚𝙬 𝙮𝙚𝙖𝙧 ²⁰²²🧨